端午“粽”动员,无锡南塘社区开展端午节民俗活动
端午“粽”动员,无锡南塘社区开展端午节民俗活动
端午“粽”动员,无锡南塘社区开展端午节民俗活动
粽叶飘香迎端午(duānwǔ),民族欢聚庆安康。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,5月29日,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南塘社区成功举办“端午‘粽’动员”民俗体验活动,社区居民、共建学校师生与社区工作人员齐聚一堂,在粽香(zòngxiāng)四溢与欢声笑语中,沉浸式体验端午民俗风情、触摸(chùmō)端午脉搏(màibó),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元(duōyuán)风采与融融暖意。
“粽”意(yì)票选:趣味签到引发民俗共鸣
活动开始,居民们围(wéi)在“我只‘粽’意你”签到区,兴致勃勃地(dì)为(wèi)自己的“心头好”贴上“粽”意贴。豆沙(dòushā)粽的甜糯、鲜肉粽的咸香、白米粽的纯粹(chúncuì)……每一种口味的选择都在唤醒味蕾的记忆。“我喜欢吃白米粽,就爱这口(zhèkǒu)原汁原味!”,居民杨阿姨一边为白米粽“拉票”,一边与志愿者热络地聊起自家过端午的习俗。小小的投票,点燃了现场的热情,不同的端午记忆在此刻交织碰撞,共鸣声声。
民族游戏荟:一杆一顶一投间(yītóujiān)绽放团结之花
本次活动巧妙地将端午(duānwǔ)民俗与民族特色游戏(yóuxì)相融合,现场设置了丰富多彩的(de)民族风情(mínzúfēngqíng)游戏体验环节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。源自古代汉族的锤丸游戏吸引众多(zhòngduō)居民(jūmín)一试身手,屏息凝神、轻挥球杆,一杆进洞时赢得(yíngde)满堂彩。“背篓投球(tóuqiú)”是高山族的传统游戏,现场居民与学生志愿者组队(zǔduì),一人身背竹篓灵活走位,一人瞄准投掷可爱的粽子玩偶。当玩偶划出弧线稳稳落入背篓时,协作的喜悦也在传递。朝鲜族传统游戏“顶瓮竞走”考验平衡与速度,居民们头顶粽子,在志愿者的加油声中稳健而行。居民王阿姨表示:“顶着粽子走路太有趣了,非常考验耐心,没想到端午节还能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!”
舌尖“乡”韵:民俗美食唤醒(huànxǐng)文化记忆
“舌尖上的(de)端午”美食尝鲜区(qū)人头攒动,香气是最诱人的邀约(yāoyuē)。特色糕点、各种口味的粽子等节日美食备受居民喜爱。居民们或细细品尝,或交流心得:“我们家包粽子一定要放(yàofàng)红枣,寓意生活甜甜蜜蜜!”“我们家端午要喝雄黄酒!”味蕾的满足(mǎnzú)与记忆的闸门同时开启,串起了浓浓的文化乡愁与邻里温情,现场其乐融融。
侨法连心:普法(pǔfǎ)宣传架起连心桥
现场同时开展的“侨法知多少”宣传区架起普法(pǔfǎ)桥梁。图文并茂的展板清晰呈现侨务政策法规要点,社区工作人员和(hé)志愿者面带微笑,耐心细致地(dì)为居民(jūmín)答疑解惑。“原来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有这么多具体内容啊!”深入浅出地讲解,让专业的法律条文变得可知可感。这座(zhèzuò)小小的(xiǎoxiǎode)“普法桥”,为凝聚更广泛的社区力量、服务侨界群众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。
巧手制“扇”:传统技艺(jìyì)绽放新生
在“手作体验区”,一柄(bǐng)柄可卷佩腰间的传统腰扇,在居民们的手中渐渐成型。穿骨、定型、装饰(zhuāngshì)……每(měi)一步都凝聚着心意,承载着端午“送善(扇)”驱邪的美好祈愿。传统工艺之美与(yǔ)节日避暑祈福的文化内涵,悄然浸润居民们的心田。
此次(cǐcì)南塘社区(shèqū)端午节民俗活动,以粽为媒,以俗会友,不仅让祈福安康(ānkāng)的(de)端午文化在体验中焕发生机,更借民族趣味游戏与侨法普及,织就社区民族共融、邻里(línlǐ)相亲的温馨图景。未来,南塘社区将持续以文化为笔,以活动为墨,在传统佳节里书写提升居民归属感、幸福感、凝聚力的和谐篇章,让文明之花(zhīhuā)在社区常开,让幸福家园在传承中生长。通讯员 李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丁波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