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东影视,为何频频“出圈”?

体育正文 14 0

山东影视,为何频频“出圈”?

山东影视,为何频频“出圈”?

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,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(bānjiǎng)活动在山东青岛(qīngdǎo)成功举办,这是华表奖首度“出京”。

从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到《唐探(tángtàn)1900》,从《南来北往》到《国色芳华》,不同类型的影视剧连续爆火,让齐鲁影视频频“出圈儿(chūquānér)”。这也许不是偶然(ǒurán),近年来山东立足文化大省优势,深入(shēnrù)实施“齐鲁文艺高峰计划”,强化工业科技赋能,推进“影视+”融合发展,加快(jiākuài)构筑影视产业竞争优势,吸引众多热门影视剧来鲁(láilǔ)拍摄制作,有力带动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。

剧组夸爆(kuābào)“山东服务”

导演陈思诚曾向媒体表达感激之情,在德州拍摄电影《唐探1900》时当地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的(de)巨大帮助(bāngzhù)和支持。《警察荣誉》制片方也对山东的高效印象深刻,所有手续“只跑一趟”,全程代办、直到(zhídào)办好。这都得益于山东对影视产业(chǎnyè)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。

用真金白银放水养鱼。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(cuòshī)》等政策举措(jǔcuò),覆盖影视创作生产、市(shì)场培育、税费(shuìfèi)减免、消费(xiāofèi)转化等全业态。针对单个影视项目,省、市、县三级叠加扶持最高可达4500万元,从今年开始(kāishǐ)每年再拿出1000万元用于重点影视作品前期孵化创作。

当影视(yǐngshì)企业的“店小二”。成立“齐鲁文艺高峰计划”项目服务(fúwù)专班,整合全省(quánshěng)影视服务资源,为影视机构提供(tígōng)政策咨询、拍摄取景、服化道美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大力推进“免证办”“减证办”“提级办”,直接取消证照证明材料25项、压减24项、初审周期大幅缩减50%。组建(zǔjiàn)山东省影视拍摄服务联盟,构建起全省“一张网(wǎng)”的影视摄制服务体系。

引更多影视(yǐngshì)名家(míngjiā)大家。采取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柔性引才模式,探索建立影视名家大师工作室制度,在(zài)省社科(shèkē)规划项目中设立电影专项。大力培养青年人才,重点扶持(fúchí)编剧、导演、特效等核心环节力量,加强省内高校影视专业建设,支持重点影视企业与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提供广阔舞台。

2024年,在山东的影视从业人员达12.7万人,较(jiào)2020年增长83%;仅东方影都产业园(chǎnyèyuán),就集聚了1500多家电影企业,2024年营收达到(dádào)19.8亿元。

当前,新(xīn)技术(jìshù)已成为影视产业迭代升级(shēngjí)的新引擎,为培育影视新质生产力带来重大机遇。无论是《流浪地球》系列对科幻工业体系的光影探索,还是《封神》系列对东方美学的艺术(yìshù)重构,背后都离不开新技术对影视产业的深度赋能。

工业化锻造影视创作全新模式。以东方影都为带动和引领,山东不断创新(chuàngxīn)影视工业化制作流程(liúchéng),实现了(le)单点应用到集群创新的模式转变。目前,青岛东方影都已聚集(jùjí)了40个国际标准影棚、32个置景车间,建有国内一流的数字影音、水下拍摄(pāishè)、动作捕捉(bǔzhuō)等平台,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《流浪地球2》《独行月球》《蛟龙行动》等影片的拍摄场景,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(dǎkǎ)地。

新技术推进影视产业降本增效。“这里可以为电影特效(tèxiào)提供(tígōng)全周期服务。”这句(zhèjù)话概括(gàikuò)了青岛东方影都“中国科幻大片摇篮”的名副其实。东方影都建成亚洲首个“LED虚拟拍摄(pāishè)+AI场景生成”实验室,搭载实时渲染引擎,支持“所见即所得”虚拟拍摄,让拍摄成本降低了60%,大幅减少了后期制作压力。《封神第二部(dìèrbù)》运用该技术将(jiāng)龙德殿场景制作周期从90天压缩至12天,节约成本达2800万元。

山东是中华文明(zhōnghuáwénmíng)的重要发祥地、儒家思想的发源地、沂蒙精神的诞生地,为各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厚滋养(zīyǎng)和鲜活素材。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(jiànshè)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(píngxuǎn)中,山东推荐的电影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《我本是高山》、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《父辈(fùbèi)的荣耀》等4部作品获“优秀作品奖”。

《父辈的(de)荣耀》(“五个一工程”获奖作品)

一部优秀(yōuxiù)影视作品的打造,非一日之功(yīrìzhīgōng),须长远谋划、系统推进(tuījìn)。从现在到2029年,将陆续(lùxù)迎来(yínglái)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、中国共产党成立(chénglì)105周年、长征胜利90周年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、改革开放50周年、新中国成立80周年等重大节点。山东将统筹整合(zhěnghé)全省文艺资源力量,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,聚焦重点题材、重点体裁,突出抓好剧本创作,打整体战、系统战、协同战,推动形成持续创作高峰和传播热潮。

让(ràng)历史文脉生生不息。2500年前那个礼崩乐坏的(de)春秋时期,孟子(mèngzi)、墨子、荀子等诸子先贤汇聚稷下、百家争鸣,如璀璨群星照亮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天空。围绕这一主题,山东正组织创作历史正剧《春秋风云》,拍摄制作大型系列纪录片《文脉中华》《春秋》《墨子》等,精心打磨提炼,力求(lìqiú)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诸子时代。此外,济南的《李清照》、烟台的《戚继光》等短剧也已入围(rùwéi)2025总台电视剧(diànshìjù)片单(piàndān)。

让红色(hóngsè)基因代代相传。山东是抗日战争时期(shíqī)唯一全域(quányù)抗战的省份,在党的领导(dǎngdelǐngdǎo)下军民水乳交融(shuǐrǔjiāoróng)、生死与共,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。山东致力于用文艺精品赓续红色血脉,从电影《大突围》《根据地》《沂蒙六姐妹》,到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、舞剧《乳娘》、京剧《燕翼堂》,一批立得住、传得开的红色文艺精品在齐鲁大地涌现。近日,全程在沂蒙老区取景拍摄的抗战史诗电视剧《我们的河山》,将作为(zuòwéi)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点剧目(jùmù)登上荧屏。

《沂蒙六姐妹》(抗战题材,往年热播(rèbō)作品)

《我们的河山》(抗战主题(zhǔtí),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排播)

让现代文化温润心灵。去年春节登录央视的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,伴随着春运热度一路走高,勾勒(gōulè)出改革开放之初的人间温情(wēnqíng)。近年来,《经山历海》《三泉溪(xī)暖(nuǎn)》《南来北往》《幸福草》等一批精品鲁剧在(zài)央视热播,生动刻画了中国式(zhōngguóshì)现代化大潮中的百姓生活。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口碑(kǒubēi),更在国际上展现独特魅力。去年以来山东先后有31部影视作品“扬帆出海”、走出国门,《三泉溪暖》日语版已确定今年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播出。

当前,影视不仅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,而且(érqiě)已成为拉动消费(xiāofèi)的新动能。

一部《唐探1900》就给德州乐陵带来1亿多元的旅游(lǚyóu)收入,一部《南来北往》使潍坊的坊茨小镇成为热门打卡地,一部《国色芳华》推动菏泽催花牡丹销售额增长了(le)33%,“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”早已不是幻想或奢望。影视产业在(zài)多维(duōwéi)创新融合中,转化为提振消费(xiāofèi)、拉动发展的火热动力。

《国色芳华》(热播(rèbō)作品,乐陵影视城参与制作)

今年春节前夕,中宣部电影局、文旅部资源开发司在山东乐陵影视城举办了2025年“跟着电影去旅游(yóu)”全国(quánguó)启动仪式。山东省电影局抢抓《唐探1900》首发机遇,顺势组织开展“跟着微短剧游齐鲁”“跟着纪录片去旅行”等(děng)活动,推动“打卡旅游”向“文化体验”升级。在沂蒙红色(hóngsè)影视基地(jīdì),已实现与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(hóngsèlǚyóu)有机融合,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革命(gémìng)历史题材拍摄基地和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基地,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。在位于东方影都附近的青岛(qīngdǎo)藏马镇,将村庄、田园(tiányuán)免费开放给剧组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收入增长,实现了“剧组进村、游客进镇”良性循环。

新(xīn)时代新征程带来新机遇、创造新舞台。山东将(jiāng)聚焦担负(dānfù)新时代的文化使命,用好比较优势,系统谋划布局,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推动更多中国气派、山东元素的优秀影视作品破圈传播。

(中国新闻网公众(gōngzhòng)号)

山东影视,为何频频“出圈”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